在距離教師公寓僅幾百米之遙的常德路948弄,六層高的老公房同樣被密密匝匝的腳手架包圍,外墻維修工作正在緊張進行。走進948弄2號,一梯6戶的樓道本來_狹窄,但從一樓走到六樓,樓道里滿是自行車、廢紙箱、空瓶子等,_狹窄的地方只能一人通過。 居民說,這棟老公房內從來_沒有滅火器,現在外面搭腳手架了,也_在腳手架上放了兩個小小的手提式滅火器。“樓里老人比較多,滅火器還用不來,而且這么小兩個滅火器根本不頂事,真的很擔心”。
相對于常德路948弄一棟樓僅兩個手提滅火器的尷尬,常德路1053號好德便利店所在的大樓盡管也被腳手架包圍,但每隔幾步,_能見到一個嶄新的手提式滅火器被掛在腳手架上。這些滅火器被鋼絲牢牢地綁在腳手架上,個個打著死結,危險發生時,如果沒有鉗子,普通市民根本不可能將滅火器取下。對于記者的質疑,現場的工程方負責人立即命令工作人員將滅火器重新安裝,但同時憂心忡忡地表示:“這些滅火器經常被偷,綁死也是沒辦法的事情,估計_又要丟幾個了。”
在發生火災的時候,消防通道是逃生的黃金生命線。教師公寓火災事件發生后,很多市民都對自己周邊的消防通道多了一個“心眼”。記者實地走訪時也發現,消防通道不暢的情況在大部分樓宇普遍存在,連比較新的商務樓也不例外。如位于普陀區的寶華城市晶典大廈正在招商,入住的商戶還不多,但消防通道內已經有一些泡沫塑料的雜物堆積。
位于膠州路707弄的膠州大廈是一座18層高的住宅,順著消防通道一路走上去,記者發現,這里的消防通道還是比較通暢的,但轉到電梯對面的滅火箱處,卻發現了嚴重的消防隱患———陳舊的滅火器上布滿了厚厚的一層灰,生產日期已經模糊,只能依稀認出“2004年生產”的字樣;一旁裝著水管的消防水箱怎么用力也打不開,消防箱的門早已銹住。
附近一個小區的物業坦言,由于滅火器用得太少,物業不會像對水、電、燃氣等那樣經常檢修查看,很少有物業會對滅火器進行及時更換,對消防水箱保養也不夠。“很少有人知道滅火器也有保質期,也需要進行經常的檢查和保養,否則真正派用場的時候,很可能會延誤滅火時間。”
冀公網安備13092902000316號